迷失在網路中的兒女

黃煥超 弟兄

本章擬從父母的角度出發,與同靈一起討論如何引導孩子在網路上的使用行為。

一.  網際網路的歷史與浪潮

在二十世紀裏面,電子通訊方法有了革命性的進步。電視的發展,使得不管是商品的販售、還是思想觀念的傳播,都產生了巨大的改變,藉著電視廣播,一個商品或觀念可以向全球每一個角落的人來進行推銷;但電視儘管傳播威力強大,但是掌握電視媒體的畢竟是少數人,絕大多數的人都只能成為被動的訊息接收者,因為想要在電視上播放一段小小廣告,也必須花費鉅資。

在二十世紀末,網際網路(Internet)所捲起的浪潮,型態與電視截然不同,任何一般人都可以成為傳播者,而且幾乎不須太多的成本。有別於電視的單向傳播,網際網路具有互動的特性,使得不僅是商品的宣傳,連實際的交易都可以透過這個新興媒體來進行,從此開創出了所謂的「電子商務」(Ecommerce)。

廿一世紀初,跨洲海底電纜的舖設、地球同步衛星的發展、及各種寬頻技術(ADSLCable ModemG2.5.G3)的成熟與普及,使得不管是有線通訊還是無線通訊,都標示全球通訊時代真正的降臨。至於通訊的內容,也從簡單的電報字碼、電話語音,到電視視訊、電腦數據,發展成整合各種媒體的多媒體內容,共同促成數位資訊與通訊的革命,更是對整個人類社會造成全面性的衝擊。這個數位化革命到今天仍未結束,其終極目標是要整合所有現有的通訊方法與內容,使得每個人在資訊的生產、保存、傳遞、擷取、與運用上,都能毫無障礙;也就是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使用任何設備、透過各種媒體,來與任何人或機器進行溝通或通訊。

二.  網際網路對學習上及教育上的衝擊

以現在的國中、國小學生而言,上網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動作。而網路上各種形形色色的刺激,往往又使得孩子們在網路上流連忘返。許多父母共同的心聲是與其讓孩子到網咖,還不如讓孩子在家裡上網;但是,當孩子在家裡毫無節制的掛在網路上時,又有多少父母能真正放心?事實上,網路的確帶來許多學習上的便利,因此要求孩子們不要上網並不是一個合理的要求,現在學校老師所指定的作業有些還非得藉由查詢網際網路才能完成。但促使孩子們在網路上流連忘返的絕不是在學習上及查資料上,幾乎都是在網路遊戲上。

現在家用寬頻網路十分普及,每個月不到千元的花費,要上多久都沒問題,許多家庭中寬頻網路幾乎和電話一樣重要。一般家庭上網的更加容易和便利,新興了許多網路遊戲業者,例如宏碁戲谷的龍族遊戲上市一個月內會員成長25萬人,最高同時上線一萬五千人(宏碁網頁);而遊戲橘子公司的天堂會員更高達80萬,單日付費人數25萬,最高同時上線七萬二千五百人(中央社2001.05.16)。從此便可以知道現在的學生和年輕的上班族平時都在做什麼。

如果我們還停留在認為網路遊戲不過是電動玩具,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不良消遣娛樂,這可未必全然如此。十七歲台灣選手曾政承在韓國政府與民間企業合辦的第一屆(2002)「世界網路遊戲大賽」(WCG)中擊敗各國一流好手「為國爭光」奪下一面金牌後,教育界有意將電玩相關的新興科技能力,將列入學校多元智慧能力內容之一;在多元入學的成績評量中,電玩遊戲將比照音樂、美術或體育的項目,列為一項特殊的才能,在國際的電玩大賽中得到很好成績者,在多元入學成績中予以加分;而曾政承也因這項金牌成為許多學校積極爭取入學的對象。

三.  網路遊戲的缺點

網路遊戲雖有職業化、專業化的趨勢,但網路遊戲所帶來的缺點卻不可忽視。孩子活在虛擬網路遊戲的世界中,真實感變差了、語文能力變差了、生活經驗缺乏、注意力降低、思考想像變得貧乏。而有些網路射擊遊戲中,有各式各樣擬真的槍械,可以模擬向真人射擊,有相當逼真的感覺。玩者可以組隊將其他的玩家剿殺格斃,對方中彈後會有血漿併濺的畫面。如今許多中學生還沒有上過軍訓就對各式槍械性能一清二楚並且慣於殺戮。

其實打鬥、暴力的內容會引發人性的軟弱,把自己投射其中,身歷其境。通常人養成習慣的方法,是重複作一件事,使人習慣性有某些反應,所以如果接觸過多暴力、色情、言論偏激的網站或網路遊戲後,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影響,使其對於外界的知覺也不一樣了,更重要的,連道德感都衰退了。例如:他們比較感覺不到自己行為對別人的影響、傷害到別人也不認為是一件嚴重的事、較無法體會細膩的情感、同情與同理心也較薄弱,在習慣成自然下,一旦實際生活中與人發生衝突,便不知不覺在心態上恨惡對方,甚至投以暴力。「不可姦淫,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這人心裏已經與她犯姦淫了。」(太五2728)、「恨人等於殺人」(太五2122)耶穌清楚地告訴我們,若我們不自覺地從心裏犯罪,就等同於犯罪了,接觸過多不良網路遊戲,就是會讓我們疏於儆醒,在受到刺激時,一時衝動,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另外有許多學生自己在遊戲中擔任盟主或中隊長,很盡責,卻常常忘記安息日教員的工作;他們記得遊戲中養了幾頭狼取了什麼名字,卻不認識教會負擔班級的每個小羊。沉溺在聲光的享受及虛擬世界中的虛榮,何時心裏才能空出一塊地方安靜的體會神?並非道理愈來愈乏味,也不是神的能力短少了,而是人們愈來愈重視尋求刺激,沒有耐心去思想神的愛,與神的關係漸漸疏遠,自然不會感覺到信仰在生活中的重要。

四.  網際網路與社交關係、親子關係、朋友交往的衝擊

天堂遊戲的廣告詞:「在這裏你可以做你平時不敢做的事。」這一句真是誘人。同學私下傳授著:「上了天堂(遊戲軟體),就真的上了天堂(慘遭當掉)。」遊戲魔力可見一斑,正也說明了電腦遊戲一沾上了就很難戒除的特性,必須不斷地殺怪升級,或是攏絡玩家擴充勢力,許多孩子放學後就這樣投入這個你爭我奪的虛擬社會…。

網路遊戲迷人的地方,是可以交朋友,可以練功,可以跟一群朋友去廝殺、去冒險、去打寶,每天不斷的練功打怪來增強自己的實力;在跟盟友浴血奮戰守城的時候,建立了堅定不移的感情。生活上的不如意,跟網路上的朋友說,他們比較能了解,可以在網路遊戲裡得到精神的慰藉和支持, 這時有相同話題的人,才會想跟他交往;那些因為沒玩網路遊戲而搭不上話題的朋友,就漸漸的疏遠了,因為覺得跟他沒什麼好聊的。社交關係、親子關係、朋友交往都會因網路遊戲而大受影響,尤其親子之間會因孩子沉迷於網路遊戲使親子關係更加惡化。

五.  父母如何引導孩子在網路上的使用行為

全面禁止孩子上網是不可能的,因學校老師的作業有些就是要你上網去查詢相關資料。父母該如何引導孩子,建立起合理的網路使用行為,進而讓孩子在網路中充實自己,而不會沉溺於網路遊戲呢?

1.      合理的遊戲時間

所有遊戲軟體,無不極力追求聲光刺激,情節驚悚炫目。遊戲時間若不限制,常常一玩就好幾個小時,停不下來,常會造成腦部緊繃,精神緊張,注意力不能集中,雖關機上床,卻徹夜難以入眠,記憶力、思考力、判斷力都會減退。限制時間可將上述的負面效果降低,另外也可減少遊戲的狂熱;因為沒有太多時間來繼續升級,慢慢會覺得沒什麼意思,玩樂的熱情會逐漸消退。合理的遊戲時間正可以較溫和、接受度較高的方式協助孩子脫離遊戲軟體轄制。

而為了防止小孩假裝查詢資料,暗中卻在玩遊戲軟體,可進一步限制其使用電腦的時間。上網查詢資料的時間都不會太長,二、三十分鐘即已足夠。因此如果小孩因作業需要必須上網查資料,可限制他使用電腦的時間在二、三十分鐘之內。而現今中小學的課程相當繁重,如果平時還有多餘的時間可以玩網路遊戲,應該檢討在教會的聚會、聖工上及課業上是否應有較高的要求。否則把多餘的時間浪費在遊戲軟體,在聲光享樂上讓生命白白糟蹋了,對得起主耶穌、對得起父母、對得起自己嗎?「要愛惜光陰,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不要作糊塗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弗五16

2.      限制遊戲時段

學生時代應以課業為主,不能因休閒的遊戲軟體影響睡眠及課業。因此應當規定寫完功課、課業複習完畢才可以玩,而且必須在就寢前一個小時玩完。如果在就寢前還在玩電動,會影響睡眠。且在將近睡覺時間時,人會相當疲乏,在疲累下硬撐著眼睛看電腦螢幕,對眼睛是相當大的傷害。

因此也可規定在假日或考試結束才可以玩遊戲軟體。但即使在假日也不應放任小孩無限制地玩。除了遊戲軟體外,其實這個世界還有許多值得我們去品嘗的事物,父母應培養小孩其他興趣,使小孩的接觸面廣泛,對他以後的成長會有相當的助益。也說不定會發掘出小孩其他方面的興趣來,自然不會只將注意力集中在網路遊戲上。

3.      過濾遊戲軟體

到不良網站或玩不良網路遊戲,如同在社會上涉足不良場所一樣不好,因此父母不應任由子女隨意玩各種網路遊戲而不加限制,應該過濾遊戲軟體,甚至可以主動找一些具有教育性、啟發性的遊戲軟體給小孩玩。隨著時代進步,這些具有教育性、啟發性的遊戲軟體也有長足的進步,不會像以前初發展階段那麼無聊。

我們更應該教育小孩,讓他知道不良網站或玩不良網路遊戲對人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以培養子女辨別網站或遊戲良窳的能力。「假如主耶穌和你一起上這個網站或和你一同玩這個網路遊戲時,你會感到羞愧嗎?」以這樣的假設,捫心自問,或許能夠幫助我們作出有智慧的選擇。

4.      相關的配套措施

上述方法要有好效果,相關的配套措施要注意:電腦最好要有門禁管制,使小孩沒有父母允許,不能接觸電腦。否則難保孩子不會在你就寢後,半夜起來加班打電動或趁父母不在時大玩特玩。如果家中沒有多餘空間,保管電源線、使用開機密碼或各種透過週邊裝置(USB)來限制電腦使用的方式都是需要的。且要注意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小孩是否已破解你所使用的限制方式,父母必須提高警覺,因為實在沒有萬無一失的方法。

另外除了在家中要掌控小孩電腦的使用狀況外,小孩下課後的行蹤更要掌握,金錢上的使用更要予以節制,使他沒有機會也沒有金錢能到網咖玩網路遊戲;如果讓他有機會可以到網咖玩網路遊戲,由於那裡面出入份子複雜,對小孩傷害就更大了。而手機可上網的時代已然來臨,再搭配3G寬頻上網玩網路遊戲,更防不勝防。所以給小孩使用手機時,也要考慮此點。

六.  結語

世界對於永恆的靈命而言已是虛幻而短暫,而現今的人們卻反而著迷於完全虛擬的想像空間中。如今與基督對壘的不是有形的權勢和誘惑,而是沒有形質的網路世界;像這樣虛擬的國度已然威脅了神的國,不僅僅是妨礙了平時的聚會和靈修,更潛移默化了許多青少年的性格。

「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我都可行,但無論那一件,我總不受它的轄制。」(林前十六12),限制使用電腦實在防不勝防,不如建立孩子使用網際網路的正確觀念及應該遵守的規範才是積極應對之道。父母應善用各種方法引導孩子,建立起合理的網路使用行為,進而讓孩子在網路中充實自己,而不會沉溺於網路遊戲;「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四23),父母更應教導孩子留下一些時間與天上的父對談,指教我們是非,不要過於迷戀虛浮的世界,「加增虛浮的事既多,與這人有什麼益處呢?」(傳六11)。

討論題綱

1.       網路遊戲如何分辨好壞 ?

2.       小孩沉迷於網路遊戲,如何使他節制一些?

3.       如何知道小孩有沒有偷玩網路遊戲?

4.       如何知道小孩有沒有結交網友 ?

參考資料

1.       <<網路遊戲滅國論>>聖靈月刊28620017

2.       <<E世代青年-愈夜愈 High>>聖靈月刊28220013

3.       <<你家有電視電腦褓母嗎?>>聖靈月刊31220039

4.       <<末世巴別塔-全球化現象與問題>>聖靈月刊30420031

5.       <<大衛力戰哥利亞-E世代奮戰媒體>>聖靈月刊303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