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宏駿
安息日成為現代基督徒分歧最明顯,但也最被看輕的日子,有的人在星期六聚會,守為安息聖日;有的人在星期日聚會,記念主復活之日,到底哪個對?還是都無所謂,只要有聚會就好了?安息日到底有什麼道理,值得我們深入探討和遵守?
一、 安息日的歷史
1.在創世之時設立
定為聖日(創二3)。其實神是無所不能的,不會疲倦,不用休息睡覺,為何神特別要將第七日稱為安息日?可見安息日不是為了神的休息,而是為了人而設立的,因為人有肉體,會疲倦需要休息,以便重新獲得力量。新約時代耶穌特別指出安息日的真諦:「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可二27)
2.藉著嗎哪指明安息日
聖經自從亞當犯罪離開伊甸園之後,就沒有提到安息日,所以沒有人知道要守安息日,也不知道哪一天是神所設立的安息日;直到以色列人出埃及來到汛的曠野,神賜下嗎哪養活他們。每天收每天的分,多收的沒有餘,少收的也沒有缺,各人按著自己的飯量收取;只有第六天可以收取兩天的分量,因為第七天是安息日不出外撿取勞動,可以在帳棚裏與家人享受安息,不用勞動,也可得到食物飽足。神藉著賜下嗎哪也將安息日一起賜給以色列人(出十六13-30)。
3.在西乃山列入十誡
以色列人在西乃山領受神的誡命,做為生活的準繩,每一條誡命都重要,只在一條上跌倒,就是犯了眾條(雅二10),安息日列為第四條誡命:「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六日要勞碌做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華──你神當守的安息日。這一日你和你的兒女 、僕婢、牲畜,並你城裏寄居的客旅,無論何工都不可做;因為六日之內,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華賜福與安息日,定為聖日。」(出二十8-11)。既是誡命中的一條,就有神聖的性質,要將這日分別為聖;這是體會神聖與世俗的分別,在這日子裏,進入宗教信仰的神聖領域,是很好的學習敬畏神的機會。
4.因不守安息日而亡國
以色列人在王國時代不專一敬拜耶和華,受迦南異族的信仰影響,也拜偶像,並且不守安息聖日,所以被亞述和巴比倫毀滅亡國,失去自己的政權和土地,神藉耶利米先知發出嚴厲的警告:「你們若不聽從我,不以安息日為聖日,仍在安息日擔擔子,進入耶路撒冷的各門,我必在各門中點火,這火必燒毀耶路撒冷的宮殿,不能熄滅。」(耶十七27)。以西結先知也是如此責備百姓,不分別聖的和俗的,也不分辨潔淨的和不潔淨的,又遮眼不顧神的安息日(結二十二26),北朝以色列和南朝猶大都同樣干犯神的安息日而亡國。
5.被擄歸回後嚴守安息日
波斯王允許猶太人歸回耶路撒冷重建聖殿和聖城,猶太人不至於遭到滅族的命運,但是百姓中仍有人干犯安息日,所以尼希米責備說:「你們怎麼行這惡事犯了安息日呢?從前你們列祖豈不是這樣行,以致我們的神使一切災禍臨到我們和這城嗎?現在你們還犯安息日,使忿怒愈發臨到以色列!」(尼十三15-18)。安息日是神和猶太人立約的證據,是區分猶太人和非猶太人最清楚方便的方法,所以猶太人無論在什麼地方都要世世代代守安息日為永遠的約,是神和猶太人永遠的證據(出三十一12-17),安息日成為神的百姓的記號,最明顯可見的記號。
二、神設立安息日的目的
1.記念神的創造
宇宙萬物和人類都是神的創造,不是進化來的,所以在安息日確認神的創造,確認自己的信仰,房屋都必有人建造,但建造萬物的就是神(來三4)。達爾文的進化假設理論仍然沒有說明生命的起源,所以「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一20)
2.記念神的救恩
以色列人蒙神的救贖,離開埃及的奴隸生活,這是神浩大的恩典,但是人又是容易健忘的,所以十誡中的第四誡,要以色列百姓遵守安息日,在這日子裏懷著感恩的心記念神的救贖(申五15)。
3.使人學習聖潔的生活
神將安息日定為「聖日」,這一天是分別為聖的日子,神的用意就是要人學習聖潔的生活,因為神是聖潔的,人也要成為聖潔(利十九2)。追求聖潔,因為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來十二14)。當然安息日是每七天才有,並不是每七天才過一天的聖潔生活,而是要藉著安息聖日的聖潔體驗,逐漸擴散到其他日子,最終目的是能夠天天過著聖潔的生活。
4.享受身心的安息與快樂
摩西律法中規定的安息日原來就有使人安歇休息的用意,「六日你要做工,第七日要安息,使牛、驢可以歇息,並使你婢女的兒子和寄居的都可以舒暢」(出二十三12)。猶太人的拉比為了讓猶太人確實遵守安息日,所以增定許多守安息日的生活規矩,根據他勒目(Talmud)裏規定有39條守安息日的條規,有時反而成為束縛與形式;但原來安息日是為了讓人得安息的,這是立法的精神之一。安息日要讓人享受生活的快樂與舒暢,用詩歌讚美主,彼此交通,這天不用工作也不愁吃穿,真是享受。
「你若在安息日掉轉你的腳步,在我聖日不以操作為喜樂,稱安息日為可喜樂的,稱耶和華的聖日為可尊重的;而且尊敬這日,不辦自己的私事,不隨自己的私意,不說自己的私話,你就以耶和華為樂。」(賽五十八13-14)
曾有一對夫妻移民到阿根廷,作起雜貨店的生意,剛開始安息日也不願關門休息。經過一段時間後,內心總覺得不安,身體也疲憊不堪;禱告之後,決定提出信心守安息聖日,掛牌停業一天。經過一個月後,結算月營業額,赫然發現奇異的事,總營業額竟然沒有短少,與之前安息日照常營業的所得一樣多,真是感謝主的恩典。
5.仰望天國永遠的安息
地上的日子是又短又苦的(創四十七9),安息日成為盼望將來天國永遠安息的時機,此世的安息日是未來永遠安息的預告,讓我們掌握天上安息的應許,在地的生活是暫時的,天上的安息是永恆的。「這樣看來,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為神的子民存留。因為那進入安息的,乃是歇了自己的工,正如神歇了祂的工一樣。所以,我們務必竭力進入那安息。」(來四9-11)
三、耶穌和使徒遵守安息日
耶穌說:「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太五17-18)。安息日是十條誡命第四條,何等重要,更是不能廢去,耶穌來是要成全安息日的真正精神與實踐。所以耶穌在安息日照祂平素的規矩進入會堂作禮拜(路四16),也在安息日醫治人的病,看重生命與健康,又如大衛和跟從的人在饑餓時吃了不可吃的陳設餅不算有罪,因此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當然以人的需求為重,不受傳統規條的限制,猶太拉比的安息日規矩太多、太細,不合情理,走進極端的律法主義,反而失去安息日真正的精神。
耶穌在世上救贖的工作也是在第六天完成(約十九30),第七天是安息日就安息了,正如同天父真神以六天的時間創造萬物與人類,完成後,在第七天就安息了,稱這日為聖日,祝福這日。同樣的,耶穌為何被釘十字架到從死裏復活一定要經過三天,為何不用一天、二天、四天……?因為三天才能完整地度過一個安息日,表明耶穌對安息日的看重及其意義。馬太特別強調耶穌復活的時刻,「安息日將盡,七日的頭一日,天快亮的時候。」(太二十八1);馬可說,「過了安息日」(可十六1),可見耶穌復活與安息日的安息有密切的關聯。
使徒明白耶穌的教導,仍然遵守安息日為素常的規矩(徒十七1-2),並不只是為了向猶太人傳耶穌的福音才進去猶太人的會堂,同時,敬拜神的安息日本來就該尊重的,所以在耶路撒冷會議討論非猶太的外邦人信基督後需不需要受割禮的問題,為了割禮就產生那麼大的爭議,如果安息日外邦人也可不用遵守,豈不會爭議更激烈,反而雅各長老起來堅定的確認安息日的功能與需要,外邦人只要禁戒偶像的污穢和姦淫,並勒死的牲畜和血,其它的生活教訓在安息日聚會時聆聽就可以了(徒十五19-21)。
但有幾處經文容易讓人誤解,以為使徒已經廢掉安息日,改為星期日(主日)的聚會。
* 「那日(就是七日的第一日)晚上,門徒所在的地方,因怕猶太人,門都關了。」(約二十19)門徒在七日的第一日有聚會。
福音書的作者要強調的是耶穌死後,門徒憂傷的聚集,他們中間還有人不相信耶穌已經復活,如多馬仍然懷疑耶穌復活(約二十24-29),所以不能將這七日的第一日當作使徒正式的聚會,在記念耶穌的復活。
* 「七日的第一日,我們聚會擘餅的時候,保羅因為要次日起行,就與他們講論,直講到半夜。」(徒二十7)
門徒在這日聚會擘餅的目的是與保羅的離別,並沒有強調這是平常的聚會習慣,而且這裏更沒有意味著他們已經廢去安息日,改為七日的第一日為聚會。
* 「論到為聖徒捐錢……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各人要照自己的進項抽出來留著,免得我來的時候現湊。」(林前十六1-2)
在這裏也沒有明說有聚會,以及聚會後捐錢的奉獻,可能有聚會,但也可能是提醒信徒作上個星期的收支結算,才能按照所得捐款。總之,縱使七日的第一日有聚會,也不排斥原有的安息日聚會。
* 「不拘在飲食上,或節期、月朔、安息日都不可讓人論斷你們,這些原是後事的影兒,那形體卻是基督。」(西二16-17)
保羅要更正的是律法條規中對飲食、節期、月朔、安息日的字面的理解與生活的限制,飲食的潔淨與不潔淨是影兒,成全的形體是基督,耶穌的救贖使我們真正成為潔淨聖潔。逾愈節的羔羊就是基督,靠著祂的寶血,我們得到拯救。又如無酵節,乃是叫我們把舊酵除淨,不用惡毒、邪惡的酵,只用誠實真正的無酵餅(林前五6-8)。安息日是恩典的享受,不再是恐懼害怕的法條,因為「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是叫人活」(林後三6)。
* 「有人看這日比那日強,有人看日日都是一樣,只是各人心裏要意見堅定,守日的人是為主守的,吃的人是為主吃的。」(羅十四5-6)
保羅討論的不是安息日與星期日的區別,按上下文的意思,這裏是為了飲食的規矩和禁食的日子,有贖罪日的禁食,有普珥節的禁食,也有星期一、星期四的禁食,保羅說,吃的人和不吃的人都不要彼此論斷。
四、從安息日到星期日的轉變
既然主耶穌和使徒都沒有廢除安息日,為何後來會改變為星期日的聚會,這轉變是如何發生的?
初期教會基督徒都是猶太人,原先都在聖殿與同胞猶太教徒一起聚會守安息日,也在家中擘餅聚會(徒二46),因為基督徒還沒有自己建造的會堂,所以安息日還是到猶太人的會堂敬拜神,可能為了基督徒自己內部的團契需求,也相約在隔天星期日再次聚集作禮拜,如此才能滿足團契的交通,所以出現了安息日與主日兩個日子並重的情況(康志杰,第139頁)。但是猶太公會的逼迫愈來愈嚴重,基督徒被關、被打、被恐嚇、被殺害,司提反殉道之後,教會大遭逼迫,除了使徒以外,門徒都分散在猶太和撒馬利亞各處。猶太教徒的排斥逼迫擴散開來,主後90年左右,將基督徒趕出會堂,漸漸地,基督徒不能在安息日有聚會的場所,只好躲在家中或塋窟裏偷偷聚會(華爾克,第51頁),久而久之,也就漸漸鬆散。
後來福音傳給外邦人,他們也同猶太人在會堂守安息日,羅馬政府起初分不出基督徒和猶太教徒的差別,猶太人在安息日可不工作,非猶太基督徒也同蒙其利,不必在安息日工作。但是,隨著猶太人的逼迫加重,外邦基督徒也愈多,羅馬政府了解基督教與猶太教的不同,猶太人多數是富有的,且有組織,在社會上有影響力,然而基督徒普遍是貧窮的,社會上沒有影響力,又拒絕向皇帝獻祭,就導致政府將基督教視為非法的宗教,而加以迫害(布恆瑞,第64頁)。
因此基督徒在安息日仍然要正常上班工作,一方面猶太人拒絕他們參加聚會,另一方面,羅馬政府要善用人力,不准他們放假休息。於是,漸漸地,基督徒安息日無法聚會,只好保留剩下星期日上午工作前和下午工作後的聚會(康志杰,第140頁),然後以此日為耶穌復活的記念日子,說服自己接受這日子,如伊格那丟(Ignatius)大約於主後100年殉道,他曾寫信給馬內夏人書,第九章提到:43頁)
另一位教會初期護教士猶斯丁(Justin)約在主後165年殉道,他在155年寫成第一護教辭,第六十七章有最早而詳細的崇拜記錄,記載基督徒每個星期天所做的事:「禮拜天是我們全體共同集會的一個日子,為了他是在上帝做工變更混沌造出世界的第一天,而我們救主耶穌基督也就是在這一天從死亡而復活的。」(林鴻信,第108頁)
逼迫持續到君士坦丁皇帝接受基督教的合法性,於西元313年頒佈米蘭上諭,給予基督教崇拜的自由,發回充公的教會財產,321年城市居民禁止星期日工作,因為星期天(Sunday)剛好也是羅馬宗教神明太陽神的日子,可以一舉兩得。得皇家主持而建築的教堂遍於羅馬、耶路撒冷各處(華爾克,第183頁),後來天主教才在老底嘉會議(336年)正式宣告安息日廢除,改為星期天聚會(楊約翰,第183頁)。
既然現在已經沒有逼迫了,我們就應該回復主耶穌和使徒時代遵守的安息聖日,如此回歸聖經的教導,這才是宗教改革馬丁路德的口號真諦:唯獨聖經。
五、記念安息聖日?
耶穌基督的救贖使我們不在律法之下,而在恩典之下,因律法已經成全在耶穌裏面,我們對安息日的精神與實踐也要在基督裏完成,有幾點是不可少的。
1.放下世俗(賽五十八13)。
尊敬這日,將這日分別為聖,不辦自己的私事,不隨自己的私意,不說自己的私話。學習聖潔的生活,體驗聖潔的感受。
2.參加聖會(利二十三3)。
集體敬拜天上的真神,詩歌頌讚、禱告呼求,聆聽神的話語,作為每週的生活動力。
3.全家敬拜(申五14)。
平時各忙各的事,安息日要能放下工作,全家一起到教會敬拜神,如此對信仰的傳承很有幫助,上一代作信仰的典範,朔造下一代學習敬拜與信仰的氣氛。
4.關懷行善(太十二11-12)。
弟兄姊妹聚集敬拜神,屬於垂直上下的聯繫,崇拜後彼此關懷行善,屬於平行左右的聯繫,聚會的兩個功能都要顧及。
5.真理自由(約八31-32)。
聚會中可以按年齡、層次的不同,給與適合的教導,讓每個人都得到喜樂與滿足,不受人的傳統與眼光的束縛,真理讓我們得到真正的自由。
近來社會已有週休二日的風氣,安息日漸漸可以完整的遵守,這是個好時機,讓我們好好規劃安息日整天的流程,從個人內心的準備,家庭全體的參與,教會聚會與各種活動的安排,應該全面的思考與體會神的美好旨意。
參考書目
《聖經要道》,楊約翰,棕樹出版社,台中,1992年。
《基督教會史,Williston Walker(華爾克),謝受靈、趙毅之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香港,1998年。
《初期基督教會簡史》,Harry R. Boer(布恆瑞),郭鳳卓譯,真道之聲出版社,台北,1995年。
《基督教的禮儀節日》,康志杰,宗教文化出版社,北京,2000年。
《教理史》,林鴻信,禮記出版社,台北,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