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至聖



加略人猶大,本為十二使徒之一。聖經記載「耶穌就設立十二個人,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們去傳道,並給他們權柄趕鬼。」(可三14)。

十二人中,還有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可三19),他是管理錢財的,因經上記著「有人因猶大帶著錢囊」(約十三29),所以具備有相當的財務管理能力,或等同於當時稅吏的能力;他也是個「賊」,又帶著錢囊,常取其中所存的(約十二6)。

雖和主耶穌同行約有三年之久,但最後為了三十塊銀子,將耶穌出賣,因此又稱為「賣耶穌的猶大」(太十4;可三19;路六16;約十二4),出賣之後,加略人猶大看見耶穌已被定罪,就後悔,將錢丟在殿裡,出去吊死(太二十七5)。


有的人認為加略人猶大是聖經中的一個悲劇英雄,在猶太人殺掉耶穌的事情上,扮演最詭譎的角色。

也有人認為他是一個受害者,犧牲自己,去作「出賣」這種別人認為罪惡的事,以成全耶穌十字架的救恩;猶大的犧牲實在太大了,所以他在天國裡應當領受最大的賞賜。也有人認為他是一個愛智者,唯有他知道天國的奧祕,因此出賣耶穌(或譯將耶穌交官),讓耶穌可以回到天父那裡,並完成救恩。


以上種種的說法均是人們一廂情願的推論,缺少聖經的根據。然而自二十一世紀,後現代的世界觀,深受異教的宗教哲學思想(paganism)影響。

我們甚至可以說,「諾斯底」派的異教世界觀,今天已經成為世界上主流的世界觀。1如近代出現的「新紀元運動」,「歷史不盡可信」,「新理性主義」……等思潮,深深影響到人們的觀念和思想。因此上述種種的說法也一直不斷被反覆討論著,主要是因人們總想用自己心中的一把尺來解釋聖經。


2006年國家地理雜誌頻道推出一個相當聳動的節目「猶大福音書」,節目中就含有「歷史不盡可信」的探討(認為四福音書似有反猶太人的立場,因此對加略人猶大的記載可能有所偏頗),於是《猶大福音書》的出現,馬上成為多位學者探討的對象,他們想要知道這個福音書是否能提供更完整的資料,供他們研究早期基督教的歷史。

《猶大福音書》中「諾斯底」教派的思想對早期的基督徒影響為何?加略人猶大不為人知的另一面又為何?現今的正統歷史對猶大的描述有無正的必要?但最重要的,「猶大福音書」是否為神所默示?沒有探討;是否為異端之說?一筆帶過(引用愛任紐的一段話)。


這樣的報導對屬神的人來說是一個嚴重的誤導,今日它出現在公益性的節目中,影響不可謂不大。而人們往往也會因錯誤的訊息導致錯誤的判斷。現在唯有戰戰兢兢地從聖經中得到正確的教導,才是基督徒唯一得救之道。


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豫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三16-17)。


所以,我們當越發鄭重所聽見的道理,恐怕我們隨流失去。那藉著天使所傳的話既是確定的,凡干犯悖逆的都受了該受的報應。我們若忽略這麼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來二1-2)


一. 猶大的選召──尊貴性和恩典性

耶穌又說:所以我對你們說過,若不是蒙我父的恩賜,沒有人能到我這裡來(約六64-65)。

神主動的恩典讓加略人猶大可以到耶穌這裡來,並成為十二門徒之一,說起來這是一個極大奇妙的恩典,有了這樣的恩賜,應該從神豐滿的恩典裡,恩上加恩,並且因信以致於信。

然而聖經中的加略人猶大似乎不作此行,他的行事為人和蒙召的恩極不相稱。他得到了神豐滿的恩典,卻去作「賊」,去「偷取」,去「賣主」,也讓撒但進入他的心,一步一步地走向失敗和滅亡,這實在值得我們深思和警戒。 
 

耶穌說:「不是你們揀選了我,是我揀選了你們;我不是揀選了你們十二個門徒嗎?」(約十五16,六70)

加略人猶大當初所領受的「使徒」職分是多麼地尊貴,連將來聖城的根基都有羔羊十二使徒的名字(啟二十一14),當其他十一位使徒敬重自己的職分,潔身自愛,為主所用,作神所貴重的工人(當中或有軟弱之時,但均能即時悔改,靠主站立得穩)。唯有加略人猶大看輕自己的位分,丟棄這個位分,成為失喪中的唯一一個,實在可惜。


二. 猶大的不信

只是你們中間有不信的人。耶穌從起頭就知道誰不信祂,誰要賣祂(約六64)。

雖然加略人猶大蒙神的帶領來到耶穌的面前,但他卻沒有信心和所聽的道調和,以致對耶穌的認識不清,在逾越節的筵席中(太二十六21-25),其他門徒一個一個都稱耶穌為kuiros,認定耶穌就是基督,是彌賽亞;唯有猶大稱耶穌為拉比(rhabbi)。

拉比就是先生、老師的意思。尼哥底母也是如此稱呼耶穌:「拉比,我們知道是由神那裡來作師傅的。」(約三1-2);施洗約翰的門徒也稱施洗約翰為夫子(rhabbi)(約三26)。在加略人猶大的心目中,耶穌或者只是從神那裡來的一位教法師,或者只是先知中的一位,耶穌不是主,不是基督,因他也稱呼耶穌為拉比,不尊稱耶穌為主。


再者他說:「我賣了無辜之人的血是有罪了。」(太二十七4),要知耶穌被賣的價銀為三十塊銀子,等於當時一個奴隸的價格。可知在猶大最後的心目中,耶穌只是一個無辜之人,地位比普通平常人還不如,更罔論耶穌是大衛的子孫,是永生神的兒子──基督。所以他只用三十塊銀子的價格就輕易地把耶穌交易出去。 


這種情形絕不像某些人所謂的,猶大見主耶穌一直沒有復國的行動,因此想藉著出賣主耶穌這個手段,來激起主耶穌復興以色列國的決心,進而脫離羅馬帝國的統治。或者猶大要用這個非常手段使得耶穌能回到天父身邊,完成救恩(諾斯底派的觀念)。但聖經的教導又是如何? 

所以我對你們說,你們要死在罪中。你們若不信我是基督,必要死在罪中(約八24)。

弟兄們,你們要謹慎,免得你們中間或有人存著不信的惡心,把永生神離棄了(來三12)。

加略人猶大因不信耶穌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自然死在罪中而滅亡。而他存著不信的惡心,又帶來何種後果?

1.不信從主的帶領──主耶穌有好幾次表明猶大要賣他,但他卻不為所動

我這話不是指著你們眾人說的,我知道我所揀選的是誰。現在要應驗經上的話,說:「同我喫飯的人用腳踢我。」耶穌說了這話,心裡憂愁,就明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中間有一個人要賣我了。」

耶穌回答說:「我蘸一點餅給誰,就是誰。」耶穌就蘸了一點餅,遞給加略人西門的兒子猶大。他喫了以後,撒但就入了他的心。耶穌便對他說:「你所作的快作罷!」(約十三18、21、26、27)又向誰起誓,不容他們進入祂的安息呢;豈不是向那些不信從的人嗎?這樣看來,他們不能進入安息是因為不信的緣故了(來三18-19)。


主耶穌三番兩次,有時以言語,有時以行動提醒猶大,出賣祂的人就是猶大,可是猶大仍然執迷不悟,無法像彼得一樣。主提醒彼得要三次不認主,彼得後來真的雞叫以先三次不認主,但彼得一想起耶穌的話,馬上痛哭悔改,那猶大呢!

首先本身給魔鬼留地步,常偷取錢囊其中的,難道在主的帶領下會有所缺嗎?「耶穌又對他們說:『我差你們出去的時候,沒有錢囊,沒有口袋,沒有鞋,你們缺少甚麼沒有?』他們說:『沒有。』」(路二十二35),猶大實在沒有必要偷取錢囊其中的,因他自己也說沒有缺少什麼。


所以猶大這種偷取的動作除了代表猶大貪愛錢財外,也代表他對耶穌有一股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就像現代人一樣,或者金錢可以給人信賴感和安全感。


當人對神有了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常會依自己的判斷去行事,以致得罪神,舊約中的掃羅王就是一例。「撒母耳說:『你作的是甚麼事呢?』掃羅說:『因為我見百姓離開我散去,你也不照所定的日期來到,而且非利士人聚集在密抹。

所以我心裡說:恐怕我沒有禱告耶和華。非利士人下到吉甲攻擊我,我就勉強獻上燔祭。』撒母耳對掃羅說:『你作了糊塗事了,沒有遵守耶和華──你神所吩咐你的命令。』」(撒上十三11-13)。

掃羅心中的不安全感增加他對神的不信任,所以他依自己的判斷,用自己的方法去獻上燔祭,以致神離開他,跟著撒但降臨到他身上(撒十七14-15),最後成為失敗的以色列國王。


猶大豈不也是如此?「一個僕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瑪門是財利的意思)(路十六13),猶大貪愛錢財,當然無法順從主的帶領,接著又執意出賣耶穌,把自己和永生神隔絕,最後撒但進入他的心,作了毀滅自己的行為。


2.不信服對耶穌所行的──耶穌是基督

因為他們不信服神,不倚賴祂的救恩。

雖是這樣,他們仍舊犯罪,不信祂奇妙的作為(詩七八22、32)。

就加略人猶大而言,他從被選召至上吊而死之間,他所看見的神蹟和所聽見的道理,都與他無益,因他一直都站在觀察的立場在審視耶穌,(不然他不敢偷,偽善,出賣)。

最後臨死之前,他得到一個結論:耶穌是「無辜之人」(太二十七4),耶穌不是基督、彌賽亞。不然的話,在捉拿之時,他應該可以順利逃脫,神也會差遣天使保護他,使他不致於受到傷害。當時的以色列人也是存著觀視和審判的態度看待耶穌(參:約十32-39)。


因是觀視,永遠都是站在旁邊觀看:耶穌是彌賽亞嗎?為何沒有復國的動作?以色列人為何仍受異族的統治?(參:約十24-25)。如果耶穌是先知,祂的神蹟從何而來?有無更大的神蹟出現?(參:可八11)。有更駭人的消息?或更偏激的言論嗎?(參:路五21)。


人如果站在審判的立場看耶穌(當然這是不對的),自然會有試探耶穌的行為,如:「你如果是神的兒子,就從十字架上下來罷!」(太二十七40);「以色列的王基督,現在可以從十字架上下來,叫我們看見,就信了。」(可十五32);「百姓站在那裡觀看。官府也嗤笑祂,說:『祂救了別人,祂若是基督,神所揀選的,可以救自己罷!』」(路二十三35)


正因以色列人這種不正確的態度,雖然耶穌行了許多神蹟奇事在他們中間,他們也不信耶穌就是基督、彌賽亞,最後將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

3.不信從所聽見的福音

因為有福音傳給我們,像傳給他們一樣;只是所聽見的道與他們無益,因為他們沒有信心與所聽見的道調和。既有必進安息的人,那先前聽見福音的,因為不信從,不得進去(來四2、6)。


猶大一開始就在耶穌旁邊聆聽主的福音,只是所聽見的與他無益,因他沒有信心,與所聽見的道調和。耶穌說,「善人從他心裡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惡人從他心裡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因為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你們為甚麼稱呼我『主啊、主啊』,卻不遵我的話行呢?」(路六45-46)。

猶大蒙召之後,仍作出「賊」,「常偷取」(約十二6),「偽善」(約十三29),「親嘴作出賣的記號」(路二十二48),「出賣主耶穌」等等一連串惡行。可知,在猶大的心裡並沒有完全信從主的福音,將心裡所存的惡趕出,也沒有因真理成聖(約十七19),真的是存著不信的惡心,把永生神離棄了。


所以,我們務必竭力進入那安息,免得有人學那不信從的樣子跌倒了(來四11)。

三.猶大的虛假

1.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

猶大說:「這香膏為甚麼不賣三十兩銀子賙濟窮人呢?」(約十二5)

馬利亞用極貴的真哪噠香膏,抹耶穌的腳,這種行為表現出她極重視主的同在。至於猶大重視金錢勝於主耶穌,為掩飾這個不良的企圖,當然就用披著羊皮的道理責備人。聖經卻記著說:「他說這話,並不是掛念窮人,乃因他是個賊,又帶著錢囊,常取其中所存的。」(約十二6),一語道盡猶大內心邪惡虛假的本質。


2.用親嘴作出賣的暗號

耶穌對他說:「猶大!你用親嘴的暗號賣人子嗎?」(路二十二48)

親嘴本是猶太人一種父子親密的動作(創二十七26),或是問安的動作,猶大卻拿來作出賣的暗號,令人不寒而慄。本來親嘴問安,是帶著愛心和聖潔的心,可讓人與人之間感到無比的溫馨和信任,如今在猶大的手中卻變質了,成為出賣的記號,所以《箴言》二十七章第6節說:「仇敵連連親嘴卻是多餘。」


另外在《馬太福音》二十六章49-50節記載,「猶大隨即到耶穌跟前說:『請拉比安』,就與他親嘴。耶穌對他說:『朋友,你來要作的事,就作罷。』於是那些人上前,下手拿住耶穌。」猶大用最親密的動作出賣耶穌,而耶穌仍視他為朋友,不與之計較,更顯示出猶大的虛假外貌。


3.以為猶大去作善事──偽善

有人因猶大帶著錢囊,以為耶穌是對他說:「你去買我們過節所應用的東西」,或是叫他拿甚麼賙濟窮人(約十三29)。

「裝假」,連魔鬼都會裝作光明的天使(林後十一14)。所以撒但入了猶大的心之後,他的行為更加虛假,也包裝得更美麗,更合理化,更沒有引起任何使徒的疑心。

裝假的事情自古以來即常有所聞,有的人因此得到美名,也有人因此得財富,但終究不是正道。所以聖經勉勵我們:「求使虛假和謊言遠離我。」(箴三十8),猶大美麗的外表,實包藏著害人的禍心,不可不慎也。


四.猶大的滅亡

眾人就禱告說:主啊,知道萬人的心,求從這兩個人中,指明所揀選的是誰,叫他得這使徒的位分,這位分猶大已經丟棄,往自己的地方去了(徒一25)。

又有不守本位、離開自己住處的天使,主用鎖鍊把他們永遠拘留在黑暗裡,等候大日的審判(猶6)。

聖經告訴我們魔鬼是如何的墮落──「不守本位」、「離開自己住處」;相同的,人類始祖的墮落也是如此。始祖受到魔鬼的誘惑,想要超越自我,進而如神知道善惡,最後違背了神的命令,吃了神吩咐人不可吃的那樹上的果子;得罪了神,並在犯罪後藏起來,想要躲避神的面。

然而神並非不知始祖在何處,反而對始祖說:「你在哪裡?」(創三8),這是要讓始祖知道自己已經「不守本位」、「離開自己住處」。


至於猶大的犯罪呢,聖經也明記著「丟棄使徒位分」,「往自己的地方去了」。這個過程和魔鬼、始祖犯罪的過程相當類似,「丟棄」,希臘字作parebh,為主動語態,2說明猶大本身主動丟棄位分,不是被逼的;往自己的地方(滅亡之子)去了,「往自己」代表是他自己選擇的。因此,我們不能說猶大是一個受害者,或是犧牲者,他實在是一個犯罪者、自害者。


五.結語

猶大雖貴為使徒,但由於不信的緣故,給魔鬼留地步,最後導致魔鬼進入他的心。也因貪愛錢財,出賣耶穌,丟棄使徒的位分,成為滅亡之子。所以我們應當用最虔誠、真實、信靠、交託的心來祈求主耶穌,求主保守我們,如同保守其他的十一位使徒一般,永不失落。阿們!


我們卻不是退後入沉淪的那等人,乃是有信心以致靈魂得救的人(來十39)。


注釋:

1.林慈信著,《異教(Paganism)的再興與後現代教會》。 http://infoshare.icedsolo.com/showarticle.php?cat=rationalism&id=101

2.參考 online bible 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