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真
一、前言
媒體記者有次訪問美國一位著名的教練,問他說:「請問你的足球隊對美國的運動有何貢獻?」這位教練回答說:「一點貢獻都沒有。」記者覺得不可思議,繼續追問。
教練說:「二十多人在球場上比賽,數萬名觀眾坐在看臺上觀賞,而且還邊吃零食,可是真正需要運動的,應該是觀眾。」球員天天訓練,他們的運動量已經足夠,而真正需要運動的卻是那些「觀眾」。
今天的基督徒不也是這樣嗎?我們希望教會能變好,可以有傑出的傳道,但卻不願意將優秀的子女獻上;我們希望教會能成長,可以有更多的人信主,但卻不願意投入宣教的行列;我們希望教會刊物能有水準,可以感動更多的人,但卻不願意執筆投入寫作。我們在教會中成為一名「觀眾」,只願意旁觀、批評,而不願付諸實際行動。
事實上,我們也是教會的一份子,教會是屬於我們的。究竟教會是什麼?教會的定義、由來為何?教會應該如何行才能使基督成為元首?以下擬探討此問題。
二、教會的定義
教會是什麼?眾說紛紜。例如安息日時,我們說:「到教會參加聚會。」是將「教堂」的建築物認為是教會。又如當家人過世,我們說:「教會派人來慰問、關心。」是將教會的「聖職人員」認為是教會。《舊約聖經》中並沒有「教會」這個字,而《新約聖經》中的「教會」,希臘文是ekklesia,是指招聚,強調是因神呼召而聚集的一群人。
從《新約聖經》的使用看來,教會(ekklesia)有下列含義:1
1.指基督徒的聚集。例如保羅說:「……你們聚會的時候。」(林前十一18),聚會是指基督徒作為神的子民聚集起來對神的崇拜。
2.指地方的基督徒群體。為了強調教會的地方性,往往在教會之前加上所在的地名,例如:耶路撒冷教會(徒八1)、哥林多教會(林前一2)、帖撒羅尼迦教會(帖前一1)。
3.指家庭中固定聚會的信徒。例如:在百基拉和亞居拉家中聚會的信徒也稱為教會(林前十六19)。
4.指普世的信徒。例如使徒保羅認為,不管是普世性或地方性的教會,都是神的教會(林前十32;羅十六16)。
改革派加爾文認為,教會應以符合「神的話語」作為界定的要件:2
1.教會是傳講神的話之處。有教堂的地方一定有「講道」,倘若在教堂中的講道沒有真正傳講神的話語,教堂就不是教會。有時在信徒的家中舉行家庭聚會,其中有查經、心得分享,傳講神的話語,雖然不在教堂裡,卻是在教會裡。因此,只要是傳講神的話之處就是教會,它是遍及世界各地的。
2.教會是聽從神的話之處。倘若領會者很認真在傳講神的話語,信徒坐在會堂裡,卻在睡覺、聊天、想其他的事情,沒有認真聽神的話,雖然人在「教堂」裡面,卻不是「教會」裡面。聽不是單純的用耳朵聽神的話,而是要順從神的話,付諸行動實行。有時我們聽到領會者今天講的道理很好,但希望別人聽見,進而改善其行為。事實上,信仰是個人的事,我們要為自己聽道,要自我反省,自我改變。
3.教會是按神的話施行聖禮之處。聖禮是與得救有關,所以必須按照神的話語來施行。首先,人們在進入教會前,要接受洗禮。在活水之處受洗,要全身入水,而且有聖靈、耶穌的血一同做見證(約壹五8),所以洗禮有赦罪的功效。其次,教會要施行洗腳禮。
通常在施行洗禮後要舉行洗腳禮,若不洗腳,就與耶穌無分(約十三8)。再者,教會要施行聖餐禮。藉由聖餐禮,我們可以享用耶穌的肉與血,就有永生在我們裡面,而且末日祂要叫我們復活(約六53-54)。
三、教會的由來
教會的由來可以追溯到舊約時代,茲說明如下:
1.教會的預表──以色列民
舊約時代,神揀選以色列民特作自己的子民,要歸神為聖;他們是獨居的民,不列在萬民中,與萬民有所分別(申十四2;民二十三9;利二十26),這是新約教會的預表。當時他們在會幕和聖殿敬拜神,會幕是可以隨時遷移的聖所。
當以色列百姓在曠野漂流時,會幕是百姓的敬拜中心,是神在祂子民中的居所,有神的榮耀與雲柱證明祂的同在(出三十三9-11,四十34-38)。以色列百姓進入迦南地後,會幕先後被設立在示羅(書十八1)、挪伯(撒上二十一1)、基遍(代上十六39)。
後來,大衛將約櫃運進耶路撒冷,該城遂成為政治與宗教的中心。主前960年,所羅門在耶路撒冷建造聖殿,將會幕帶進聖殿中(王上八4),聖殿成為神永遠的住處(王上八13),也是百姓敬拜神的中心點(賽二1-4),它顯示罪人可以來到聖潔神的臨在中。
2.教會的先鋒──耶穌的門徒
新約時代,主耶穌在世傳道時,揀選了一些門徒,作為屬神的得救子民(約十五16),將天國的鑰匙交給彼得,並應許要將神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太十六18-19),這是教會建立的先鋒。
主前586年,百姓被擄到巴比倫。在國外流亡期間,無法繼續在聖殿敬拜神,會堂因而興起,成為教導《聖經》與禱告的地方。3在新約時代,會堂遍佈整個羅馬帝國;哪裡有猶太人,那裡就有會堂。會堂成為各地學習律法及敬拜的中心,而耶路撒冷聖殿則成為獻祭的中心,兩者在猶太人生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例如按照摩西律法的規定,每年到逾越節,猶太人要前往耶路撒冷聖殿去守節,耶穌也照例前往聖殿守節(約二13-14)。耶穌曾在拿撒勒和迦百農的會堂教導人(可六1-6;約六59);司提反在耶路撒冷的利百地拿會堂裡申辯(徒六9);掃羅信主後不久,在大馬色的各會堂傳道(徒九20-22);亞波羅在以弗所會堂內大膽傳道(徒十八26)。
3.教會的建立──天下萬民
主耶穌復活升天前,應許要降下聖靈,使門徒得著能力,能到世界各地傳道、作見證(徒一8),使天下萬民能相信耶穌。後來在五旬節時聖靈果然降下,門徒大有能力為主作見證,信主的人日漸增多,甚至一天加添三千人(徒二41)。有人受洗,成為門徒,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徒二42),這就是實質教會生活的開始。
《使徒行傳》第一次出現「教會」的字眼,是在第五章。當時信徒大發熱心,許多人變賣家產奉獻,凡物公用。其中亞拿尼亞與撒非喇,也賣了田產奉獻,只是私自留下幾分,因為欺哄聖靈而暴斃,全教會和聽見這事的人都甚懼怕(徒五1-11)。
當猶太人相信耶穌以後,也在各地廣設會堂,一般稱為教會;教會遂成為基督教的獨特用語,特指一個殊異於其他任何世俗或宗教團體的基督徒聚會、組織、群體或會堂。
四、教會的本質
教會的含義甚廣,《新約聖經》中用許多字眼來形容,例如基督的身體、神的家、神的國度、神的殿、基督的新婦等,茲略舉數個說明如下:
1.基督的身體
基督是教會的頭(西一18),是教會全體的救主(弗五23);而教會是祂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弗一23)。基督具有崇高、尊貴的地位,遠超過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能的、主治的,和一切有名的;不但是今世的,連來世的也都超過了(弗一21)
而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同樣具有高超的尊貴地位。身子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肢體中有軟弱的、不體面的,因此信徒間總要彼此相顧(林前十二12-27)。任何一個肢體如果離開了身體,將無法存活;同樣的,信徒如果離開教會,就如葡萄樹枝離開葡萄樹,結局是枯乾被火焚燒,無法得救。
2.神的家
教會雖然在新約時代才正式建立,其實神在創立世界以前,就預定在基督裡藉由教會揀選屬祂的人,使他們在祂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弗一4)。
永生神的教會就是神的家,有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三15);不在此家的人便喪失作神兒女的資格,離棄神的家必喪命。聖靈與我們的心同證我們是神的兒女,是後嗣,可以繼承天上的產業(羅八15-17),而且將來主若顯現,我們必要像祂,因為必得見祂的真體(約壹三2)。
3.神的殿
在舊約時期,以色列民都期待將來能在神的國裡重建聖殿(哈二1-9)。耶穌也暗示祂要再建立聖殿(約二19-22)。當五旬節聖靈降臨,末世的聖殿於是形成(徒二16-36)。
教會就是神的殿,有聖靈在其中做工,所以保羅說:「豈不知你們是神的殿,神的靈住在你們裡頭嗎?若有人毀壞神的殿,神必要毀壞那人;因為神的殿是聖的,這殿就是你們。」(林前三16-17),既然教會成為聖潔的靈居住的所在(弗二22),信徒便當自潔,遠避淫行,合乎主用(林前六17-18;提後二21)。
五、結語
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基督是教會的元首,所以教會應追求明白《聖經》,藉由《聖經》治理教會,這樣基督才能在教會中居首位。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教會年度計畫的重點是否應該擺在「實行神的話語」呢?耶穌說:「因為無論在哪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太十八20)事實上,讓人感動的並不是富麗堂皇的會堂,而是有神的愛在我們中間。
經云:「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祂的話呢?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撒上十五22)倘若我們投入大量的資源在獻祭的事上,倘若我們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耶穌將告訴我們:不可少的只有一件(路十42),就是要明白並遵行神的話語。
會幕、聖殿、會堂及教會都是在地上人手所造的聖所,是暫時的,只是天上聖所的形狀與影像(來八5)。我們將來都要進入天上永恆的聖所,是真聖所(來九24),就是聖城新耶路撒冷,它要由神那裡從天而降,神的帳幕在人間。
祂要與人同住,我們要作祂的子民。神要親自與我們同在,作我們的神。神要擦去我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二十一1-4)。
註:
1.陳惠榮編,《證主聖經百科全書》,(香港:福音證主協會,1995),頁1001。
2.林鴻信著,《小教理》,(台北:禮記出版社,1996),頁121-125。
3.L.J.Sherrill著,馬鴻述譯,《宗教教育的興起》,(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1987),頁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