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日星


一.前言

在「路十六19-31」,主耶穌講了一個傳奇故事。耶穌清楚說出其中一位主角名叫拉撒路。這故事令人印象深刻,因為在日光之下,這兩位主角的命運,有極大的反差:財主位於社會階級金字塔的頂尖,拉撒路則淪落到社會最底層,成為討飯的。令人震撼的,到了來世,兩個人的命運竟然大翻轉:拉撒路得安慰,財主受痛苦。

不少信徒以半開玩笑的心情,訴說從這故事所得到的啟發──今生要當財主,來世要當拉撒路。但是,這是不可能的。今生成為這樣的財主,註定來世毫無機會享受拉撒路之福;而財主與拉撒路,互為對照,探索拉撒路的成敗,就不能不比對財主的成敗。

二.何謂成功者?

今日工商社會所認定的成功者,就是有錢、有地位、有享受。這樣的人,透過媒體吸引大眾羨慕的眼光。這種世俗的價值觀,衝擊現代教會之後,產生變質的「成功神學」。成功神學認定人必須追求卓越,而貧窮是一種咒詛,甚至平凡也是一種咒詛。那些無知的信徒,被引誘進入豪華的大教堂,卻不明白這樣的教導與聖經的真理有嚴重的衝突。

當基督徒嘗試用世俗的成功來榮耀神時,必須記得聖經曾這樣說:「一個僕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因為人所尊貴的,是神看為可憎惡的。」(路十六13、15)。各種工商雜誌,報導成功企業家的故事,這些報導的內容,幾乎都不論及神。但是人生成敗的關鍵因素卻是神:「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伯一21)。

聖經說:「快跑的未必能贏;力戰的未必得勝;智慧的未必得糧食;明哲的未必得資財;靈巧的未必得喜悅。所臨到眾人的是在乎當時的機會。」(傳九11);又說:「你要記念耶和華──你的神,因為得貨財的力量是祂給你的」(申八18)。成功的企業,來自企業家的智慧與全力的付出,關鍵因素卻是神所賜的機會。所以工商社會所謂的成功者,不如說是「蒙神恩賜機會的人」。這才是這些成功者的本質。

三.何謂失敗者?

工商社會所認定的失敗者:無地位、無錢、無享受。這樣的人自然掉入社會的底層,而被人視為失敗者。但是所謂失敗者常常意味著犯錯,這些人卻不一定犯了錯,而可能只是命運的造化。約伯是完全人,經營產業也無失誤之處,卻在一夕之間失去所有的財產與所有兒女。聖經讓我們得知事實真相:神暫時撤去保護他的籬笆,任憑魔鬼攻擊他。我們可說他是失敗者嗎?正如約伯所說:「難道我們從神手裡得福,不也受禍嗎?」(伯二10)。對於那些如同拉撒路的無辜失敗者,我們不如說他是「面對人生悲劇的人」。

四.何謂真正的成功者?

依照今日世俗標準,社會的成功者不多。難道我們成功機會如此渺茫?不是的。聖經已經給我們清楚、單純的成功標準:「你們多結果子,我父就因此得榮耀」(約十五8)。換言之,凡是結出聖靈之果,活出仁愛、喜樂、和平、溫柔等生命特質的人,他就是神心目中的成功者。用這樣的標準,人人有機會當成功者,並使我們理解,為何主耶穌幾乎不談理財(太六19)?因為成功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路十二15)。

五.反思拉撒路的成功

1.因信稱義

亞伯拉罕是因信稱義系統的國父(創十五6),整個聖經內容的濃縮,就是「義人必因信得生」(加三11)。當拉撒路用生命表達他的信心時,已經宣告他將來必在亞伯拉罕懷中,是在神的紀念冊留名的人(瑪三16-18)。對信仰的堅持,就是他所能做的工(約六29),當然也是今日所有信徒能做的工。

2.接受自己的命運

我們常說要順服神,其實就是順服神的主權,這也是《約伯記》的主題。即使同是神的選民,也是命運有別。信徒面對「壞」的命運,卻願意繼續擁抱這個世界,顯然必須具備堅強的理由。聖經沒有留下拉撒路的心路歷程,我們只能想像。

也許,原生家庭的愛,仍然留在他的心頭。也許,父母信仰的典範仍然歷歷在目。使他覺得神的愛永不隔絕:「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是飢餓嗎?是赤身露體嗎?……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羅八35、38、39)。也許,當他吃財主桌子上掉下來的零碎,當狗來舔他的瘡,都讓他體會神的愛。

喪失今生福氣,仍可持守信仰?拉撒路正是見證人。他超越了肉體的痛苦,忍耐持守信仰,最終得到永恆的安慰。

3.成功對抗世俗的價值觀

叫世人不要看輕拉撒路,很難;叫拉撒路不看輕自己,也很難。對抗世俗的價值觀最困難,相對之下,對抗毒瘡反而比較容易。這是古今信徒最難打的戰爭──價值觀的肉搏戰(來二1)。當住同一條街的每戶人家都開賓士汽車,讓自己顯得非常寒酸的時候,我們可以自在的生活下去嗎?拉撒路清楚知道生命的本質,每個人都是世界的過客(來十一13),每個人在世上所扮演的角色,不是他生命的真面目(林前四9)。拉撒路這艘人生苦海的破船,顯然有自己清楚的生命定位,才能使他終於駛進安穩的港口。

六.反思財主的失敗

1.富足中的風險(提前六17-19)

富足中的風險,第一,錢能叫萬事應心(傳十19),錢是這樣萬能,信仰漸漸變質,最後以錢代替神,表面似乎仍然事奉神,其實已經改信「財神爺」。第二,社會地位提升之後,產生貴族意識,自以為高人一等(箴二十八11)。換言之,金錢的富足使人與神與人都疏遠了。

2.富足中最大的風險──對貧窮者無情

自從始祖離開伊甸園之後,人類社會就處於相對富裕與相對貧窮的狀態。因為社會資源有限,控制社會的少數人,總是得到大部分的資源,而大多數人,只能得到剩下的部分。國民所得的高低,並不足以說明該國國民的生活水準。今日美國,60%的財富在5%的人手中;今日中國,70%的財富在0.4%的人手中。當社會富人的掌控力越大,貧富就越懸殊(雅五1-6)。埋下社會動盪不安的因子。

這樣的世界,是窮人的試煉,是財主的試探。財主有能力幫助拉撒路,他卻沒有伸手相救,他把所有資源投入奢華宴樂的生活。富裕階級對貧窮階級的無情,最後使社會在貧富之間畫上不能跨越的鴻溝。財主沒有想到,在將來的世界,他也要面臨一條永遠跨不過的鴻溝。

保羅說:「若有人不愛主,這人可詛可咒。」(林前十六22),對這經文最適當的詮釋經文就是:「你們這被咒詛的人,離開我!進入那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預備的永火裡去!因為我餓了,你們不給我吃,渴了,你們不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不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不給我穿;我病了,我在監裡,你們不來看顧我。」(太二十五41-43)。總之,專顧自己,對人毫無憐憫之心,是富者最大的試探與風險。

3.陷入壞的富足

財主天天奢華宴樂,證明他已經陷入共振型虛空──生活享受水準越高,心越不滿足。日光之下無新事,萬事有限,享樂亦有限。天天奢華宴樂,並不表示財主過著積極的生活。一攤吃過一攤,身體營養過剩,靈命卻嚴重營養不良。不停的購物、不停的聽音樂、不停的上臉書,不是積極的生活,乃是反映生活的無聊,甚至是精神官能的強迫症。人擁有豐富的資源,卻把人捆綁在消費的陷阱裡面,這就是壞的富足。反之,那些看似消極的活動,其實是積極的行為。所以,默想是積極行為(創二十四63),在靈裡禱告也是積極的行為。

企業家許文龍先生雖非基督徒,但是他多年來散財照顧公司員工,使他們也成為股東,顯然是個大有智慧的人。人在天堂,錢在銀行,不是悲慘的人生結局。人在陰間,錢在人間,才是悲慘的人生結局。

七.結論

拉撒路面對嚴苛的求生環境,卻沒有限制他靈命的成長。個人苦難,讓他與主有神祕的連結(西一24)。他對信仰獻身而無悔(羅十二1-2),終於得到永生,而這永生本是人生命中最強烈的需求(傳三11)。

財主擁有一手好牌,卻因為扭曲的價值觀,而走向沉淪的結局。累積財富的結果,可能讓人忘記信仰的初衷(彌六8)。

當我們走向永恆的途中,不能不珍惜活著的機會,因為今生與來世相通。憑信不憑眼見,眼見的成功者可能是神眼中的失敗者;眼見的失敗者,可能是神眼中的成功人物。讓我們從日光之上的角度來思索人生的成與敗。體會耶穌說這故事的心意,以拉撒路為典範,以財主為鑑戒,邁向「成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