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賽亞書導讀?
耶 和 華 的 救 贖
以賽亞書是大先知書(以賽亞書、耶利米書、耶利米哀歌、以西結書、但以理書)中的一卷,可以說是先知書中最重要的一卷。新約聖經中引用詩篇的次數最多,其次就是以賽亞書,因為以賽亞書有很多關於彌賽亞和末世的預言。有人認為以賽亞書是舊約的福音書,它亦被稱為新舊約聖經的縮本。奇妙的是:
一. 以賽亞書共有六十六章,新舊約聖經也是六十六卷。
二. 新舊約聖經中,舊約有卅九卷,以賽亞書上卷也是卅九章,其內容論及人的罪惡、神的權能、惡者的詭計,而以敬虔的餘民得蒙救贖作為結束,充分把舊約的特質──神公義的審判表現出來。
新舊約聖經中,新約有廿七卷,以賽亞書下卷也是廿七章,其內容也充分顯示新約的特質──救恩的成全,這是神安慰苦難中的選民之最佳禮物。以賽亞書第四十章至六十六章,以預言基督的先鋒開始,呼籲人們預備領受神的救恩,並且預言神的僕人──基督,祂受死救贖人類是神救贖計畫的關鍵點,接著預言神國在聖靈的引導下不斷擴展,而以新天新地的實現作為結束。
以賽亞書這種奇妙的編排,使我們窺探出神救贖的大經綸,也更瞭解本書在先知預言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它使我們明白神在歷史中奇妙的作為,也讓我們更看清楚教會未來的發展,因此我們當重視本書的預言,並且注意它如何應驗在新約之中,以及在末世也逐一的應驗,這些都有助於我們建立更美的信心。
本書著者是以賽亞先知。「以賽亞」的意思是耶和華拯救或耶和華是救恩。他的名字充分的表明他所傳信息的主題。他的孩子,一個叫做「施亞雅述」意思是餘民將要歸回(賽七 3 )。另一個叫做「瑪黑珥沙拉勒哈施罷斯」意思是擄掠速臨,搶奪快到(賽八 3 )。神也藉著他們的出生及名字成為以色列中的預兆和奇蹟(賽八 18 ),並且以賽亞的妻子也稱為女先知(賽八 3 )。以賽亞的一家人在神的聖工上為我們留下佳範。
根據猶太人的傳說,以賽亞先知的父親亞摩斯是烏西雅王父親亞瑪謝的兄弟,因此以賽亞便是烏西雅王的堂兄弟,那麼以賽亞可能因為是皇親國戚,甚獲烏西雅寵愛,在烏西雅王朝時已開始講道。後來王崩,他失去了依靠,便到聖殿中去祈禱,反而因禍得福,見到異象,蒙主呼召,成為神忠心又有信心的先知。
烏西雅王死的那一年,以賽亞蒙召作先知,當時他可能只有廿幾歲。他作先知時,經歷了四代王朝:烏西雅(主前 781~~740 年)、約坦(主前 740~~735 年)、亞哈斯(主前 735~~716 年)、希西家(主前 716~~687 年);他可能活到瑪拿西的時代,但以賽亞書第一章第一節沒有記載第五位王,也許他已年老,不再傳講信息。根據傳說,以賽亞被瑪拿西王捕來,縛於兩塊木板之間被鋸死(來十一 37 )。
以賽亞先知的工作地點大都在耶路撒冷或宮殿中,因此被稱為「宮殿的先知」。與他同時代在猶大作先知的有彌迦,在民間傳揚神的話,他被稱為「鄉村的先知」。
「烏西雅王」時代國家富強,由於長期政治安定和經濟繁榮,帶來了驕奢淫逸,不公義和物質主義與虛有其表的敬拜,招來先知的斥責。
烏西雅王死後,「約坦」接續作王,因為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國內平安無事。
約坦的兒子「亞哈斯」作王,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並且欲藉亞述以對抗亞蘭及以色列國,因此他進貢亞述,勉強保住國家免受侵略。但是亞哈斯在他所行的一切事上不但不信靠耶和華,反而崇拜外邦偶像,埋下猶大國滅亡的禍因。
亞哈斯的兒子「希西家」在位時,亞述非常強盛,不但奪取猶大鄰近諸國,又攻取猶大諸城鎮,希西家王贈送金銀向亞述求和,但亞述仍不饒希西家王,欲攻取耶路撒冷城。希西家王最後求告神,蒙神之助,神的使者於夜間殺死亞述王的軍隊,猶大國得蒙保守。
以賽亞書以此為背景,讓我們看到先知的話代表了神的聲音、宣告神的信息、刺激人的良知、伸張社會的公義、引人悔改歸向神。在先知的信息中也隱含了重要的預言,不但預告猶大國亡國被擄之命運,也預言被擄的歸回,更重要的是它預言基督第一次降臨的救贖,為人受苦贖罪,並且建立教會,也預言基督第二次降臨的審判,直到世界被滅,得救的人進入新天新地得享永福。由此可見,以賽亞書不但是歷史的一面鏡子,以儆後世;更是一部預測未來的書,叫人預知未來如何,以便未雨綢繆。它是人人應熟讀的一本先知書。
本書的主題是耶和華的救贖,它讓我們看到整個救贖的輪廓。由這個主題我們又可看到兩個副題就是神的審判與神的安慰。今把這卷書的大綱列表如下:
主題:耶和華的救贖
上 卷 : 神 的 審 判
1. 人的罪惡(一~六章)
2. 神的王權(七~十二章)
3. 撒但的詭計(十三~廿三章)
4. 餘民得贖(廿四~廿七章)
5. 審判由神家起(廿八~卅三章)
6. 世界的結局(卅四~卅五章)
7. 歷史的附錄(卅六~卅九章)
下 卷 : 神 的 安 慰
1.
神的救贖(四十~四十八章)
2.
神的僕人(四十九~五十七章)
3. 神的榮耀(五十八~六十六章)
由本段可看出幾個主要角色:人、神、鬼、餘民。自從人類墮落之後,神就不斷喚醒世人當歸回,以免一直墮落下去,神的大能是人的依靠,神的憐恤使人有蒙贖的機會,但是惡者詭計多端,不斷誘惑人。神基於聖潔的原則,凡是人若肯悔改,則蒙救贖;人若悖逆而行,則必受神公義的審判。因此每一個世代都會有一些忠心的餘民得蒙救贖,見證神的審判是公義的,並且喚醒人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雖然歷史總是不斷重演,要緊的是人當記取教訓,始能蒙恩。今簡述本大段之內容:
1. 人的墮落(一章~六章)
烏西雅王朝蒙神厚恩,國強民富,選民卻在安逸中墮落,先知由異象中看到神的聖潔和公義,因此不斷呼喚選民棄惡從善(二 1 ~ 5 ,四 1 ~ 6 ),然而選民硬心,以致神本著祂的公義施行管教,並且差遣先知傳警告(六 8 ~ 10 ),引導他們走向義路。由此可見神的恩典何等浩大﹗若非神的憐恤,錫安就像所多瑪、蛾摩拉一般被滅絕。
今日神對敗壞的人類仍給予機會,如經上說:「主看一日如千年(表神的憐恤),千年如一日(表審判速臨)。」為的是讓人有悔改的機會,並且歸向神的山──真教會。因此人當看清自己的軟弱,儘速歸向神。
2. 神的主權(七~十二章)
當亞哈斯王面臨國家危機之時,卻不信世上一切政權都掌握在神的手中,引起了先知的憤怒,那時,先知便宣告神要藉童女生子的預兆,顯明當代各國政權之興衰(如亞蘭、以色列、亞述)是由神掌握;因此引出一個偉大的預言「以馬內利」(神與我們同在)和祂的國要來臨,讓人們知道唯有神與我們同在,才能帶來更新的盼望及復興。
如今,這個預言已成全在基督身上,凡是信靠祂的人將不斷經歷祂奇妙的救贖,祂全能的護庇、祂永遠的平安。
3. 撒但的詭計(十三~廿三章)
先知是一位飽學之士,對當代國際情勢非常熟悉。他看到世上的君王崇尚虛偽的宗教、急功近利的商業主義及自私的政治手腕,這些君王的背後皆由魔鬼擺佈,以致將遭受無可避免的浩劫(十三 6 ~ 13 ),先知為他們傷痛而發出預言,喚醒列國看清撒但的真面目(十四 12 ~ 15 ),而歸向真神,因為定罪及赦罪的權柄在於真神手中(廿二 22 ~ 23 )。
今日的教會也應透視靈界惡者的計謀,成為時代的先知,喚醒世上的領導者,不要再受惡者擺佈,齊心歸向真神,以對抗黑暗的權勢,拯救受惡者塗炭的生靈。
4. 餘民得贖(廿四~廿七章)
世界臥在惡者的手下,一旦罪惡滿盈,神必施行審判,因此末後的患難無可避免,但是身處幽暗悲苦中的餘民都蒙保守。由本段的預言讓我們看到十字架的救恩,它吞滅了死亡,使人有復活的盼望(廿六 19 )。神的子民儘管面對黑暗的世代,內心卻充滿希望,因此我們對於未來的得贖更是樂觀。
5. 審判由神的家起(廿八~卅三章)
當先知預見列國即將受毀滅之時,他同時也看到猶大國的褻慢、偽善與不信,他深知猶大國若不悔改,其禍更甚。反之若能悔改信靠神,不但得享心靈安息,甚至能結出聖靈的果子。為此先知沈痛地指出耶路撒冷即將惹來災禍的六大原因,因為上主的公義的君王,祂要棄掉罪污,重建理想的國度,因此審判自然要由神的家起首,那麼那不信從的人更是無地自容﹗
6. 世界的結局(卅四~卅五章)
先知宣告神的審判,首先是針對猶大國,然後推展至以色列及周圍的列國,最後言及全世界都要伏在神的審判之下,那日子善惡分明,惡者受永遠的刑罰,善者享受神所預備的永生,得到永遠不能奪去的喜樂(卅五 5 ~ 10 )。
7. 歷史的附錄(卅六~卅九章)
首兩章為希西家在位時,耶路撒冷被圍攻而得神拯救的歷史,當時的強權是亞述國;後兩章為希西家病危時蒙神醫治,及病癒後向巴比倫顯出愚昧之事。後來先知斥責王的無知,希西家王謙卑認罪,以致神延後向耶路撒冷所要施行的審判,但是先知已預言猶大國將亡於巴比倫。這段歷史的附錄插於此處非常妥當,因為它正暗示以賽亞書上半部的記載,是以亞述稱霸的時期為背景,而下半部的記載是以巴比倫稱霸的時期為背景。
小結
以賽亞書上卷既是舊約的縮影,我們便更清楚人的軟弱與不順服是導致受魔鬼愚弄的主因,當人落在極端的苦境中,神卻顯出為父的憐恤之心,向原本該毀滅的人類顯明祂救贖大恩,藉著以色列的歷史顯明神救贖的經綸,又藉著向列國發出的審判所隱含的憐恤,看出神是不偏待人的神,祂更是人類的救主,人只要因著信便可得救恩。
以賽亞先知在四十至六十六章的預言是遙指猶大國被擄之後的事,文中所描述的似乎是先知自己已經被擄後的事,其實這些事在以賽亞先知時代過去很久很久之後才發生。
以賽亞書自四十章之後,又進入另一個不同的歷史背景,猶大強敵亞述不再被提及,繼之而起的巴比倫歷經不到百年(主前 625~~539 年)也開始動搖,將被傾覆。另外興起的波斯王古列,因神激動他的心而釋放被擄的猶大人,讓他們回國,使選民之國重獲生機。但是在先知的預言中更清楚地指出,神的僕人彌賽亞將兩次降臨,帶給世人更偉大的拯救。雖然先知的世代仍處於黑暗時期,百姓頑梗悖逆,但是先知敏銳的眼光已透視神整個救贖的計畫。在本大段的預言中,似乎他看到神已救贖選民離開巴比倫(其實被擄後歸回之事發生於以賽亞之後約兩百年左右),因此他為以色列將來的復興而歡欣﹗事實上,選民由巴比倫回歸耶路撒冷的事件正預表末世的選民要回歸新耶路撒冷(神的真教會)。今日我們正分享這應許的實現,豈不更應歡欣頌讚﹗
以賽亞書第四十至六十六章為另一大段,總共有廿七章,每九章又明顯地形成一個段落,因為在這大段中,神兩次明說:「惡人必不得平安」(四十八 22 ,五十七 21 ),這句重覆的話把本大段分成三個段落,同時也把本大段主題「神的安慰」顯明出來,因為公義之神在審判之前,要顯出慈悲憐憫之心,按著祂的救贖計畫,使祂的僕人為世人擔罪,使信靠祂的人因著救恩大得安慰,並且靠著聖靈的大能,重享新天新地的生活;但是不信的人必致沈淪,不得平安。今簡述本大段的內容:
1. 神的救贖(四十~四十八章)
在前三章提及主的先鋒要喚醒選民當接納耶和華為獨一真神,也是唯一的救主,祂要透過外邦君王來拯救選民脫離巴比倫,這是人無法測透的事,由這一個已經在歷史上應驗的預言,讓我們更深信祂進一步的預言,藉著祂的僕人基督必能成就一件新事,就是使萬國都能承受救恩,這樣的應許有選民與聖靈同作見證。先知一再地強調古列的受膏及統治預表基督的救贖;並且以選民被救贖而脫離巴比倫預表末世真教會的信徒必脫離敗壞的世界而蒙恩﹗
2. 神的僕人(四十九~五十七章)
本段重點專論神的僕人。由於選民之國在扮演「神的僕人」的角色上失敗了,因此他要喚醒以色列人認清「選民」身分的尊貴,盼望他們自覺之後應奮興起來,成為奮興神國的核心。接著在第五十二至五十四章說明神國的復興當以神的義僕基督為典範,讓我們效法祂的捨己,成為多人的贖價,使神與人的關係重新建立起來,如同夫妻破鏡重圓。此時神的國將成為普世之國──神的真教會,也不再是以色列人所獨享的。在第五十五至五十七章指出僕人重建的國度帶給蒙贖之人滿心喜樂,靈裡享有真正的安息,因為有神居在其中。但是蒙恩之人必須「行事為人」與「蒙召的恩」相稱,在各樣的事上表明是得救的人。
3. 神的榮耀(五十八~六十六章)
本段論及藉著神的救恩將使地上萬族都得見祂的榮耀。在前三章說明神的榮耀之彰顯,是藉著蒙恩的人表現出敬虔的信仰生活及公平待人的處世方法,以發出主榮耀的光輝,使黑暗所遮蓋的大地得見真光,並接受真光。在第六十一至六十三章指出救主基督兩次的降臨,親自顯明祂就是真光。祂首次降臨,被神的靈膏立,把好信息傳給謙卑的人,安慰一切悲哀的人。祂將再臨,祂的公義如光發出,為神的選民施行拯救,擊退仇敵,建立耶路撒冷成為可稱頌的城邑(即屬靈的真教會),使全地的人都歸入,得享永遠的榮耀。在第六十四至六十六章裡,先知在回顧過去的歷史之後,展望未來神大顯榮耀的景象,心中對於主的大愛感念不已,但是當祂面對現實悖逆的環境,獻上懇切的代禱,求神廣施憐憫,神給予先知的答覆是藉著異邦的蒙恩,將激勵那悖逆的以色列民發憤悔改,使神普救萬民之目的得以達成;並且蒙恩的人得以在新天新地與神同住,分享神的榮耀。至於那些悖逆不順服的罪人,神必在火中降臨,以火與刀施行審判,他們將永遠沈淪。
小結
以賽亞書下卷可說是新約的縮影,它說明了神救贖計畫如何逐一完成,以及神國未來榮耀的遠景。由當中的預言讓我們明白猶太人所盼望君王式的彌賽亞,原是藉著僕人式的彌賽亞──耶穌基督,祂道成肉身,為世人受苦並受死,被釘於十架之後,復活升天得榮耀,成為君王式的彌賽亞,祂藉著聖靈統治祂以寶血所救贖的教會,時候將到,教會要在主榮耀的凱旋之中,得勝仇敵,被接回天上,成為新耶路撒冷,讓被贖的人享受永遠的榮耀。
全卷書中,以賽亞最喜歡用「以色列的聖者」來稱呼神(一
4 ,五 19 、 24 ,十 17 、 20 ,十二
6 ,十七 7 ,二十九
19 、 23 ,三十 11-12 、 15 ,三十一
1 ,三十七
23 ,四十 25 ,四十一
14 、 16 、 20 ,四十三
3 、 14-15 ,四十五
11 ,四十七
4 ,四十八
17 ,四十九
7 ,五十四
5 ,五十五
5 ,六十 9 ;參王下十九22)。在以賽亞書之外,這個片語在舊約中總共只出現六次。
以賽亞處在罪惡盈滿的世代,當時的以色列離棄神,連牛都不如,牛至少還會回到它主人的槽去吃草。但是百姓的信仰情況,較之所多瑪、蛾摩拉更糟。以賽亞就是為此蒙召當先知。以賽亞於烏西亞王崩的那年蒙召作先知(賽六章),他看見神坐在高高的寶座上,周圍有撒拉弗呼喊:「聖哉!聖哉!聖哉!全能的耶和華;全地都充滿祂的榮耀。」當他經歷到這位聖潔之神的榮耀時,與人的無知對照時,難怪他會恐懼戰慄。但是神保證潔淨及赦免他的罪之後,他願意順服作神的使者,來傳揚神的審判與救贖
; 先知蒙召的經驗,成為他一生使命的動力。
以色列在蒙揀選之初,神就命令祂的子民,「要聖潔,正如我是聖潔的」(利十一 44-45 ,十九 2 ,二十 7 ;參彼前一 16 )。以賽亞打從蒙召之時起,就知道這個國家的百姓不會回應他的警告,直到諸城被棄,百姓遭到亡國與被擄的命運(六 11 ),他明白這個國家若不遭受懲治,就不會注意神在道德上的完美。然而他仍得著一線希望,當樹林砍伐時,仍有一殘樁存留,代表猶大毀滅後的餘民。
餘民的主題強調出神的聖潔:由於百姓的罪,神幾乎要滅絕他們;這個國家的延續備受威脅。他們將因為罪的緣故,被遺棄,好像「葡萄園的草棚,瓜田的茅屋」,先知說 : 「若不是萬軍之耶和華給我們稍留餘種,我們早已像所多瑪、蛾摩拉的樣子了。」(賽一 8-9 ),為什麼神要為選民稍留餘種 ? 因為神曾經向亞伯拉罕應許 : 「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 ( 創十二 3) ,又說 : 「論福,我必賜大福給你;論子孫,我必叫你的子孫多起來,如同天上的星,海邊的沙。你子孫必得仇敵的城門,並且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因為你聽從了我的話。」 ( 創二二 17-18); 神為了不違背祂對選民的應許,因此神預告選民背逆的時候,神總是手下留情,憐憫那些肯悔改的人,但是選民有罪,神絕不會寬容,即使境內剩下的人若還有十分之一,也必被吞滅,像栗樹、橡樹雖被砍伐,樹子卻仍存留。這聖潔的種類在國中也是如此。(賽六 13 )。
先知也曾指著北朝的以色列國,他們只靠大馬色的神,不願信靠天上的真神,所以先知預告以色列說
: 「到那日,雅各的榮耀必至枵薄;他肥胖的身體必漸瘦弱。就必像收割的人收斂禾稼,用手割取穗子,又像人在利乏音谷拾取遺落的穗子。樹頂枝梢上只剩的幾粒橄欖(賽十七
4-6 ),為的是讓剩下的餘民重新仰望造他們的主,眼目重看以色列的聖者。他們必不仰望祭壇,就是自己手所築的,也不重看自己指頭所做的,無論是木偶是日像。
人類背逆的歷史是不斷重演,南朝的猶大國身處困境的時候,他們又把埃及當做他們的依靠,以對抗亞述國,先知警告猶大國,當敵人叱喝,必令他們千人逃跑;五人叱喝,他們也都必逃跑;以致剩下的,好像山崗上的旗杆(三十 17 )。先知同時也給予餘民安慰,耶和華必然等候餘民,要施恩給他們;神必然興起,好憐憫他們。先知說 : 「因為耶和華是公平的 神;凡等候他的都是有福的!百姓必在錫安、在耶路撒冷居住;你不要哭泣。主必因你哀求的聲音施恩給你;他聽見的時候就必應允你。主雖以艱難給你當餅,以困苦給你當水,你的教師卻不再隱藏;你眼必看見你的教師。你或向左或向右,你必聽見後邊有聲音說:『這是正路,要行在其間。』」神保留餘民,就是要他們成為神國聖潔的百姓。
以賽亞兒子的名字反映出餘民主題的這兩方面:瑪珥沙拉勒哈施罷斯(「擄掠速臨、搶奪快到」,賽八 1-3 )說到審判必臨到;施亞雅述(「餘民必然歸回」,七 3 )則說到未來的盼望。以賽亞的兒子成旨意的預兆(賽八 16-18 )。從以色列的餘民,可以看到神的恩典、揀選和憐憫,被煉淨的餘民將使耶路撒冷成為「公義之城、忠信之邑」(賽一 21-26 ),這些人將誠實倚靠神(賽十 20-23 );在這地向下扎根,向上結果(賽三十七 30-32 )。
餘民得以蒙保守,這樣的恩典來自於神奇妙的救贖
; 先知預言
: 「從樹根將發出新苗,大衛後裔中將產生一根公義的枝條。」(賽四
2-3 ,十一 1-16 )。這是一件非常奇妙的福音,在主耶穌的身上得到應驗
; 保羅說 : 「這福音是 神從前藉眾先知在聖經上所應許的,論到他兒子─我主耶穌基督。按肉體說,是從大衛後裔生的;按聖善的靈說,因從死裏復活,以大能顯明是 神的兒子。我們從他受了恩惠並使徒的職份,在萬國之中叫人為他的名信服真道。」
( 羅一
2-5) 。
以賽亞自己的名字(意為「耶和華將拯救」或「耶和華是拯救」)也反映出神這方面的特性。先知安慰猶大國,神會拯救這個國家脫離敘利亞和以法蓮的聯盟(賽八 1-14 )、亞述(賽十七 10 ,十一 10~ 十二 3 )和巴比倫(賽四十五 17 ,四十八 14 、 20 ,四十九 25-26 )。神會在列國前面拯救祂的子民,彰顯祂的能力(賽五十二 7-10 )。他們真正的父不是亞伯拉罕、以撒或雅各,而是神自己,而祂會憐憫祂的兒女(賽六十三 16 )。
在希伯來聖經中,
go,el (「救贖者」)一詞,在語意上和拯救的範圍密切相關。特別是近親救贖者的律法,設立的目的就在保護以色列人,免於喪失財產,或落入債務的捆綁。近親救贖者可以代償債務,以保全當事人的產業或自由(利二十五
47-49 ,十三 5 ,十五 15 ,二十四
18 ;撒下七
23 ;代上十七
21 ;彌六 4 )。
同樣地,神為何要救贖以色列脫離巴比倫的捆綁,回到祂為他們在迦南地所預備的產業(如賽一 27 ,二十九 22 ,三十五 9 ,四十一 14 ,四十三 1 、 14 ,四十四 6 、 22-24 ,四十七 4 ,四十八 17 、 20 ,四十九 7 、 26 ,五十一 10 ) ? 他們曾因為背逆神,「無價被賣」,也將「無銀被贖」(賽五十二 3 )。以色列將被她至近的親人救贖,就是她的丈夫,天上的真神(賽五十四 5 )。他們將不再是瞎眼、耳聾的國家,而成為「神的見證者」;他們不再受捆綁,而成為「神的贖民」;他們不再遭棄絕,而成為「神的新婦」;不再荒涼、遭驅散,而成為「神所眷顧的城」(六十二 12 )。
從以賽亞的神學,我們可以看見神解決人類罪惡的方法,是藉著彌賽亞的救贖,叫神的榮耀在千禧年國度中得以彰顯。
以賽亞說明了神要怎樣賜福給以色列人和列國。這種福氣,是建立在赦罪的基礎上,而赦罪的工作是由彌賽亞來完成,不過以賽亞所介紹的彌賽亞,不單是一個君尊的彌賽亞,也是一個僕人式的彌賽亞-這兩種身分皆屬一人。僕人式的彌賽亞要被殘害至死,並補贖世人的罪惡(賽五十二 13 至五十三 12 )。
學者常將以賽亞書第一部份 ( 賽一至三十九章 ) 與第二部份 ( 賽四十至六十六章 ) 作對比,認為餘民的主題在第二部分不具重要地位。其實所謂的「僕人之歌」正是直接與餘民這主題相關。原本僕人就是指以色列人,因為這位僕人特別被稱為「我的僕人以色列/雅各」(賽四十一 8-9 ,四十四 1-2 、 21 ,四十五 4 ,四十八 20 ,四十九 3-6 )。由於忠心的餘民出現於審判的時期,所以忠心的餘民可以稱為「受苦的僕人」。神曾伴他們行過火中、趟過江河(賽四十三 1-2 ),現在祂要使「微小的以色列再度強壯(賽四十一 8-14 )。祂的僕人將是公義的,並把公理傳給萬邦(賽四十二 1-9 )。神會將祂的子民從地極帶來,作祂的見證、祂的僕人(賽四十三 5-13 )。祂將把祂的聖靈傾在神僕人的後裔身上,他們將如草原上茂盛的青草(賽四十四 1-4 )。雖然這個國家曾經犯罪,但剩下的餘民,歷經苦難的僕人將忠心於神。
可是以賽亞所說的僕人並不只是指著以色列國。以賽亞已經將以色列國和以色列忠心的餘民 ( 受苦的僕人 ) 作了區分(賽四十九 5-6 ),但是這些神的僕人以色列後來卻是眼瞎、耳聾及背逆 ( 賽四十二 19) ,無法完成神的託付 ; 回歸時期的先知們清楚看見這個問題:被擄的審判與火煉,還沒有塑造出純淨的以色列民,可以完全忠於神的誡命。事實上,從回歸時期的歷史來看,餘民的確沒有達到以賽亞崇高的期望,成為煉淨的國,離棄一切罪,完全遵行神的誡命,作聖潔的子民,在神面前全然公義、毫無瑕疵。可見以賽亞所預言關於回歸團體中許多不公義的事實(賽五十八-五十九章),果真在歷史上得到印證。
以色列的罪必須得到救贖,因此神應許要將之塗抹
( 賽四十四
22) 。所以神藉著先知所作的預言中,我們可以看出先知將這位僕人個人化、理想化:他將由一位婦人所生,而他與整個國家都不同,他將振興雅各家,帶回以色列(賽四十四
24 ,四十六
3 ,四十九
1 ),更重要的是他要成為外邦人的光,末了萬國要來俯伏敬拜他
( 賽四九 7 ,九 2~7) 。
然而這些事尚末成就之前,必須有贖罪祭獻上,才能除去世人的罪。所以這位僕人在高升之前 ( 五二 13) ,要先經過受苦和死亡,以代贖罪孽。這樣一來,我們就可知道這位理想的僕人要先受苦,才能得榮耀。
這位受苦的僕人,被很戲劇化地描繪在五二 13~ 五三 12 。有一個很重要的事實,就是這位僕人是公義且無罪的。以色列是因他自己的罪加倍受罰 ( 賽四十 2) ,相反的,這位僕人卻完全是為了他人的罪受苦。因他代罪受苦而成全了救贖。
今日我們也很容易了解,新約作者已說明以賽亞所預言的彌賽亞是如何在主耶穌的身上得到應驗。在新約作者的眼中,耶穌成了那一位餘民。祂乃是忠心餘民的化身,是真正為公義而受苦的僕人。祂不像回歸時期的餘民,因為祂沒有犯罪(五十三
9 ;彼前二
22 )。既是忠心餘民的化身,祂就經過了神對罪的審判(十字架),忍受了遭放逐
( 嚐死味 ) ,又經驗了歸回(復活),重得生命,成為新以色列的基石,重新承受神的應許。
既然救贖的應許已應驗,耶穌基督就成為盼望的焦點,使神的子民能繼續存活,形成新的國度,新的以色列,包含猶太人與外邦人在內。既然他們成為新國度的核心,基督便呼召這「小群」來領受神的國(但七 22 、 27 ;路十二 32 ),並在新世代中設立審判者,來審判以色列的十二支派(太十九 28 ;路二十二 30 )。教會被視為新世代的以色列(加六 16 )、十二支派(雅一 1 )、「被揀選的族頪、有君尊的祭司、聖潔的國度、屬神的子民」(出十九 6 ;彼前二 9 )。舊約的以色列既是有罪的國,它所受的苦就無法代贖全世界的罪。這個國家的罪使它無法扮演這個僕人的角色,正像有瑕疵的牲畜沒有資格作為祭牲。惟有一位真正的義僕才可以承擔這個艱鉅的重任。
先知以賽亞又預言彌賽亞王者的身分,神要藉著他將光賜給萬國,救贖以色列,赦免罪惡,並帶來全世界的祝福,這一切都要在千禧年國度中實現。先知稱彌賽亞為「耶和華的苗裔」(賽四 2 );彌賽亞將從大衛的後裔中誕生,並要將福氣臨到全世界。
彌賽亞也稱為「以馬內利」,就是在生活和事奉中,讓信靠他的人體會「神與我們同在」(賽七
14 )。這個預言在基督降生時實現了
( 太一
23) 。基督藉著祂的話語和工作,彰顯了「神與我們同在」的事實。
以賽亞對彌賽亞的形容為:「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和「有一子賜給我們」。前一句話暗示祂的人性,後一句話暗示祂的神性(賽九
6 )。以賽亞所給彌賽亞的稱號,特別強調祂的神性:「奇妙策士」(比較賽二十八
29 )、「全能的神」及「永在的父」(賽九
6 )。
以賽亞強調,彌賽亞不單將福氣賜給以色列人,也要賜給列國。一度被藐視的加利利地,是被稱為「外邦人的加利利地」的,它有一天要成為彌賽亞榮耀顯現的所在(賽九 1 至 2 ;比較四十二 6 ,四十九 6 )。彌賽亞作為大衛的後裔,彌賽亞定會掌權;先知預告祂在未來的國度中施展對世界的管治(賽九 7 )。彌賽亞的國度是公義和公平的(賽十一 1 至 5 ),但在祂完成千禧年統治之後,世界各國先要受審判(賽二十四 1 至 23 ),那時,彌賽亞要賜福給以色列人(賽十四 1 至 2 )及列國(賽二十五 6 至 12 ),使人類能恢復在亞當裏所失去的一切。彌賽亞統治時,死亡的咒詛將被除去(賽二十五 8 ),世界普遍要認識這救贖的真理。這位偉大的彌賽亞,要引領世人歸向祂(賽三十 20 至 21 )。彌賽亞更要醫治這個世界(賽三十五 5 至 6 ),這種醫治是在千禧年國度裡的人產生功效(賽三十五 8 )。
彌賽亞要繼承神對大衛的應許,以建立一個公平與公義的國度,但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得到的,不管人的用意多麼地良善,都不能以完全的公義治國,所以就必須有神的靈幫助,神的靈賜給彌賽亞的智慧、聰明、策略、知識是不可限量(賽十一 2 約三 34 ),並且預言他要在地上建立屬靈的千禧年國度。
當神的靈膏耶和華的僕人,他的回應則為傳報好信息給世上的人(賽六十一 1 )。在四十章 7-8 節,先知善用希伯來字的相關語來表達,希伯來文 ruah 一字,兼具「靈」與「風」兩個意思。當耶和華的風/氣( ruah )吹在草上時,它便枯萎,但神的話(亦是從祂的 ruah 所發出)卻永遠長存。耶和華的靈使人能宣揚神的旨意(賽四十八 16 ),祂公義的靈和焚燒的靈,也可以潔淨人內心的污穢,使謙卑人的靈甦醒,也使痛悔人的心甦醒 ; 神雖然住在至高至聖的所在,祂也樂意與心靈痛悔謙卑的人同居。。
然而以賽亞書還記載,神的靈使荒涼之地重新再生(賽三十四 16?/span> 三十五 2 ,五十九 21?/span> 六十 2 ,六十三 10-14 ),如同神的靈在混沌中帶出秩序(創一 2 )。神的靈在創造時曾積極運行。神的靈也能改變道德的混亂,帶來秩序與公義,所以先知預言,等到聖靈從上澆灌我們,曠野就變為肥田,肥田看如樹林。那時,公平要居在曠野;公義要居在肥田。公義的果效必是平安;公義的效驗必是平穩,直到永遠。我的百姓必住在平安的居所,安穩的住處,平靜的安歇所。(賽三十二 15-18 ,二十八 6 ,四十二 1 ,四十四 3 )。先知又預言,神要將聖靈澆灌選民的後裔,將福氣澆灌選民的子孫。他們要發生在草中,像溪水旁的柳樹。這個要說:我是屬耶和華的;那個要以雅各的名自稱;又一個要親手寫:歸耶和華的〔或譯:在手上寫歸耶和華〕,並自稱為以色列,這是描述教會發展的盛況,福音要遍傳世界,就是要靠聖靈的工作。
但是人們若是不懂得尊重神,只用嘴唇尊敬神,心卻遠離神;耶和華就將沉睡的靈澆灌伳們,封閉他們的眼,蒙蓋他們的頭。他們的眼就是先知;他們的頭就是先見。所有的默示,他們看如封住的書卷,人將這書卷交給識字的,說:「請念吧!」他說:「我不能念,因為是封住了。」又將這書卷交給不識字的人,說:「請念吧!」他說:「我不識字。」所以他們智慧人的智慧必然消滅,聰明人的聰明必然隱藏 ( 賽二十九 10-14) 。人若是繼續悖逆,使主的聖靈擔憂。神就要轉作他們的仇敵,親自攻擊他們,好讓他們思想眷顧他們的神在那裡,以便他們可以回轉歸向神 ( 賽六十三 10) 。
舊約用以判斷真假先知的主要標準,是看他們所說的話是否應驗(申十八 21-22 )。這個標準的前提為:耶和華會將祂的計畫啟示給先知(摩三 7 ),而祂將掌管歷史,使祂的旨意得以實現。
在以賽亞書四十至六十六章中,神掌管歷史是讚美的高潮。本書四十章後,多處談論人手所造的偶像說,偶像不能與神比較,假神是虛無,不能降福、或降禍 ( 賽四十一 21~24) ,神必不將祂的榮耀歸給偶像 ( 賽四十二 8~9); 倚靠偶像的將蒙羞 ; 人用同樣的木頭可以燒來烤餅,可用來作雕刻偶像跪拜,這種偶像怎能救人 ( 賽四十四 15~19); 因此先知多次強調耶和華是救贖主、耶和華是真神,在祂以外並沒有別神,除祂以外沒有救主,讓我們更清楚的認識祂是惟一的神,惟一的救主,祂更是歷史的主宰。
以色列人已經在亞述危機時看見,神如何宣告,並如何成就 ( 賽三十七 33-37); 如今他們可以相信,神曾宣告 : 「看哪,先前的事已經成就,現在我將新事說明,這事未發以先,我就說給你們聽。」 ( 賽四十二 9) ,這是預言神的救恩臨到時,真理的聖靈要如活水泉源或江河,滋潤荒涼如曠野、沙漠的人心,使它變為肥田、水池,使人得生命、得喜樂,未來神要為這個國家所成就的新事,必然會實現(賽四十三 9 、 19 ,四十八 3 、 6 )。因為神在過去的事件中,曾以大能和權柄發言,所以如今祂針對未來所說的話,也是可信的。偶像從來未能這樣作,它們的無能顯示它們根本不是神(賽四十三 8-11 )。惟獨以色列的神曾經啟示、拯救,並宣告祂要採取的行動。
以賽亞書有三處預言從東方選召僕人建設真教會 ( 賽四十一 2 ,四十六 11 ,二四 14-25) ,現在已經應驗了。末來我們可以密切地注意神的作為,就可以看到先知的預言將陸續地應驗,就可以明白神的確是掌管了歷史(四十一 21-24 ,四十三 8-13 ,四十四 6-8 ,四十五 20-21 ,四十六 8-10 ,六十一 1-2 ,六五 17 ,六十六 1-2 , 15-17 , 22-24 )。
以賽亞是一位虔誠、莊嚴、偉大、出眾、著名的大先知,他集眾先知一切品性之大成;他的思想言論偉大、崇高而廣泛。有人說:「貝多芬之於樂壇,莎士比亞之於文壇,就正如以賽亞先知在先知群中,是居首位的先知。」這樣的說法是十分恰當的。但更重要的是他得神重用,他的預言內容最豐富,書中所論概括了全部聖經,並包括了基督全部的救恩。這是一卷不容忽視的預言書。(林永基)